
云龙湖: 山水相依的千秋胜景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19:00 点击次数:135
云龙湖,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西南部,距城三里,环湖路依山顺堤,宽阔平坦,周行十三里,围绕7.5 平方千米的湖面,若玉带缠碧;三面青山环翠黛,一面城郭接烟霞;四时之景殊异,趣意无穷;临湖而立,烟波浩渺,山清水秀,令人心旷神怡,可谓“天工美景已如画,人意雕琢又著花”;其独特的地理环境、优美的自然风景、丰富的旅游资源、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齐全的观光设施,每年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来此观瞻。昔苏子瞻守徐,疏川导滞,尝怀造湖之念;今观此湖,殆天假其志,以成千秋之胜。
云龙湖鸟瞰
第一章 西湖玉带: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
“细雨初晴四月天,熏风伴我到湖边。远村隐隐轻烟袅,近水粼粼倒影悬。” 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,将云龙湖自然分为东西两半。驻足湖心道上,环望四野,两湖胜景尽入眼帘,恰似展开一卷天然山水长轴。晨曦中薄雾如纱漫卷,暮色里残阳熔金沉璧,都为这片湖山晕染出诗意与浪漫。
湖中路观景台
音乐桥是湖中路的点睛之笔,其设计巧夺天工,造型新颖灵动,与周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。在云龙湖的景致长卷中,音乐桥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。它的得名,与北岸东侧那座极具辨识度的音乐厅紧密相连 —— 正是这座建筑赋予了桥梁独特的艺术气质,二者共同构成云龙湖标志性的文化景观。
音乐厅广场
音乐厅总建筑面积达 13000 多平方米,从空中俯瞰,其外形以徐州本地特色花卉紫薇为创作原型,设计师以精妙的抽象建筑手法,将花瓣舒展的柔美姿态凝固成建筑语言。曲面线条如流水般顺滑,建筑轮廓恰似一朵在碧波之上徐徐绽放的花朵,既保留了贴近自然的原生形态,又能与云龙湖的粼粼波光、周边的葱茏绿意无缝相融。
远眺湖中路
这份 “形态婀娜、体态优雅” 的设计,并非单纯的美学表达:紫薇是承载地域记忆的符号,柔和的曲线契合大众对 “美” 的共通感知,让建筑在成为视觉焦点的同时,更成为连接地域文化与公众情感的纽带。当暮色降临,灯光透过建筑肌理洒落湖面,音乐桥与音乐厅在光影中相映成趣,仿佛能听见建筑与湖水的 “和声”,为云龙湖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文化韵味。
穿过音乐桥,沿途解忧桥、泛月桥等石桥,既是连接两岸的通途,亦是镶嵌湖中的景致,与自然人文肌理浑然交融。
夏日荷塘
这里的四季皆是画本:春临湖畔,桃花燃作霞海,杏花铺成雪径,新柳蘸波轻舞,十里锦绣如织;夏到湖心,荷叶擎盖接天,睡莲拥波映日,恰合 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 之境;秋染湖岸,枫叶燃作丹砂,银杏铺成金箔,斑斓树影与澄碧湖水相映成趣;冬驻湖湾,若逢雪落,琼花漫舞千顷,寒梅破蕊怒放,银装素裹中自有生机暗涌。
云龙湖夜景
夜色降临后,湖中路便成了流光的河。沿湖灯火次第点亮,桥上光影流转如织,周遭建筑在霓虹中显露出朦胧轮廓,整个湖岸被映照得如白昼般璀璨,却又比白昼多了几分迷离的韵致。
穿过湖中路抵达云龙湖西南岸,便踏入了珠山景区。这片占地 80 万平方米的山水,以徐州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传奇为脉络,依山就势铺展出道神道、天师岭、百草坛等景致。道教文化的玄妙哲思与山水胜景的灵秀气韵在此交融,游人漫步其间,既能醉心于湖光山色,亦可触摸到穿越千年的文化脉动。
珠山景区
珠山脚下的钓鱼岛,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嵌在湖畔,岛上垂钓水域如镜星罗,鱼池各含天地,鲫鱼池碧波澄澈,混养池鱼影穿梭,既是垂钓爱好者的乐园,亦是游人寻幽的佳处。
西湖中部的生态岛,是 1999 年以湖底淤泥堆筑的璞玉。岛上千平方米碧水与主湖一脉相通,构成流动的翡翠。桃树、柳树、银杏等彩叶乔木与各类杉树错落有致,四季皆有风华。雀鸣穿林,花香袭人,孔雀开屏,小鹿踏草,天鹅凌波,一片生机。
云龙湖西岸风光
赞曰:两湖如镜,涵映千年云影;一桥如虹,独运人文匠心。天高水阔,风物入画 ;山水有灵,意境深远;碧波沉淀文脉,胜景熔铸地灵,此非独恃天工禀赋,更赖人生智慧。
第二章 东湖寻踪:集天地之灵秀 汇人文之精华
“杏花十里扮湖滨,一色彤云醉煞人;古柳抽芽剪青叶,虬枝吐玉闹阳春。” 东湖风光旖旎,名胜古迹星罗棋布。湖畔 “十里一色” 的杏花林,每到三月,便成了春日里最动人的景致。
杏花林
初绽的杏花总带着一抹羞怯的红晕,就像少女未施粉黛的脸颊;待得盛放时,那抹淡红便悄悄褪去,化作一身素白 —— 在枝头簇拥着、喧闹着,仿佛要把积攒了一冬的灵气倾泻出来。微风拂过,漫天花瓣簌簌飘落,时而轻盈旋转,时而翩跹起伏,宛如万千粉蝶振翅飞舞;落在青石板路,落在湖岸浅滩,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,漾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,连春水都染上了三分诗意。
东湖双亭
此刻,湖畔的垂柳正垂下绿丝绦,新抽的嫩芽带着翡翠般的光泽,随风轻轻摇曳。柳枝掠过水面时,搅碎了满湖的阳光,也搅碎了杏花的倒影 —— 白的花、绿的柳、蓝的天、碧的水,在春日里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。空气里浮动着草木的清香与湖水的湿润,清新得能沁入肺腑,让人醉此境不愿醒来。
临湖长廊与观湖平台,是赏湖的绝佳去处;杏花坞广场、百花广场,则成了游客小憩、打卡的热闹驿站。
东湖风光
沿湖东路南行至云龙湖东南部,便到了苏公塔影景区(又称金山公园)。这片景致的历史脉络可追溯至北宋 —— 为缅怀曾在此地担任徐州知事的文坛巨匠苏轼,后人依循历史脉络构筑胜景,让这位文人风骨与才情在时光流转中生生不息。
公园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,依山傍水的格局与云龙湖形成美妙呼应:湖面之上,碧波如练,随风轻漾;四周群山蜿蜒,层峦叠嶂;山水相依,勾勒出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。
苏公塔春色
园内的水杉林堪称标志性的景观:数十株水杉拔地而起,树干笔直如剑,直指苍穹;枝叶蓊郁,繁茂如盖;每至初夏,碧水与新绿交相辉映,阳光透过缝隙洒落斑驳光影。漫步林间,微风轻拂,仿佛踏入 “绿野仙踪” 的胜境,连呼吸都变得清润。
此地的荷塘更是声名远播。盛夏之时,田田荷叶铺展在水面,如绿玉般层层叠叠;粉嫩的荷花点缀其间,或含苞待放,或盛放如盏,娇艳欲滴的姿态与周边景致相得益彰,引得无数游客驻足观赏,拍照留影。
金山公园
苏公塔作为该园的核心地标,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。这座高 26米、建筑面积 312 平方米的建筑,以五层八角形的身姿傲然挺立,顶端的金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尽显高古庄重。每层均设观景平台,供游人凭栏远眺;内部螺旋式楼梯蜿蜒而上,引领游客登顶俯瞰 —— 云龙湖风光尽收眼底。塔内每层墙壁都镶嵌着精心雕琢的大理石《苏东坡行迹图》,生动再现了苏轼的生平轶事与历史功绩,让人在观景之余,更能触摸到这位文人的传奇人生。
园内的苏公桥、同心池、苏公别徐图等景观,都以各自的方式诉说着对苏东坡的纪念。游人在山水之乐中,便能体悟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。
南湖风光
沿该公园南侧西行至珠山景区为湖中路,路南有一处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灵动之地,风光秀丽,如诗如画。因篇幅所限,另文专述。
话说与湖东九峰相连的云龙山,据明嘉靖《徐州志》记载:“山有云气蜿蜒如龙”。春夏之交,细雨微朦时,山中常常浓雾四起;云雾缭绕在山峦之间,宛如一条游动的巨龙 ——“云龙山” 之名,便由此而来。沿拾级而上,北魏年间的石刻在岩壁上斑驳可见;山间禅院的钟声与松涛、鸟鸣交相呼应,清幽涤荡。
云龙山远眺
行至最高处的观景台,可见的云龙湖如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,烟波浩渺,气象万千。
辽阔的湖面,更有一处点睛之笔——“水上世界”静卧湖心,其建筑造型如长鲸卧波,湖光山色与沿岸景致皆成烘托之势。而当夜幕降临,华灯齐放,则晶莹剔透、璀璨夺目,宛若花中之蕊,又如众星捧月。
水上世界
这里是亚洲最大淡水馆及省级科普教育基地,淡水鱼展馆、海洋珍奇标本馆、海底隧道、海狮表演馆、4D 动感影院等精彩纷呈,游客可以在此观赏到扬子鳄、中华鲟、玳瑁、海龟等超过 200 种珍稀水生动物。馆内以自然、和谐、创新、现代为设计理念,以海洋与淡水文化为主题,以山石、建筑、园艺为主体,集展示、科教、娱乐功能于一体,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,感受奇妙的水上世界物。
赞曰:东湖之美,在景亦在人;苏公遗韵,化育斯民;今贤巧思,增辉山水;自然与人文相契,传统与现代交融;此邦之胜,集天地之灵秀,汇人文之精华。
眺望湖山
第三章 滨湖公园:山水相拥的文化长卷
“桃霞烟柳落飞鸿,雪月长堤贯西东;沙岛渡闲寻雅趣,湖滨垂钓看荷风。” 这首诗生动勾勒出滨湖公园的景致。这座静卧于云龙湖北岸的公园,宛如一条翠绿绸带,东望云龙山葱茏,西连韩山秀色,北依热闹的市民广场。三面青山如黛、层峦叠翠,一湖碧水浩渺、波光粼粼,动静相宜间,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画卷。
滨湖公园的诞生,植根于一座人工防洪大坝之上,而脚下的云龙湖,更是流淌着徐州人民千年治水兴邦的智慧。
夏日湖光映芳华
北宋年间,苏轼任徐州知州时,便怀揣 “引水造湖” 的宏愿。他主持疏浚河道,为湖区治理奠定了文化根基。《宋史》记载的治水举措,让这片水域渐有 “苏伯湖” 的美名,至今仍能感受到文人治水的情怀。
时光流转至 1959 年,石狗湖水库工程启动,“云龙湖” 之名正式确立。这不仅是名称的更迭,更标志着自然洼地向城市生态景观的华丽转身 —— 水利工程被巧妙转化为文化景观,让云龙湖在承担防洪灌溉重任的同时,成为诉说徐州沧桑的鲜活载体。
观荷楼
1999 年 9 月,在大堤除险加固工程的基础上,滨湖公园应运而生。这座带状生态公园,仿佛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孕育的瑰宝:2002 年获 “国家水利风景区” 称号,2005 年荣升国家 AAA 级风景区。2009 年,东园景观改造、市民广场、艺术馆、滨湖新天地四项工程同步开放,为公园注入新活力。如今,全长 4.2 公里、宽 170 米、占地近 1000 亩的滨湖公园,如一条金链般镶嵌在云龙湖北岸。
园内景点星罗棋布,每一处都蕴涵着匠心和意趣。
月影风帆
“月影风帆” 静立于大堤东端的观湖平台之上,1500 平方米的空间开阔舒展,而其中 400 平方米的风帆投影,以典雅飘逸的造型成为视觉焦点 —— 远观时,它恰似李白笔下 “直挂云帆济沧海” 的巨轮,正于碧波间劈浪前行,既有诗意的悠远,又有动态的磅礴。
风帆之下,是供游人驻足休憩的宽敞天地,可凭栏观湖,亦可静坐闲谈。平台下方的广播室里,时而有轻柔的音乐流淌而出,或与湖风相伴,或随笑语起落,为游园时光悄然添上几分灵动的韵律。
滨湖公园
世纪风帆雕塑与月影风帆遥相呼应,同以帆船为形,却透着水上运动的激情,生动展现了徐州人对体育的热爱,更彰显了城市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。
滨湖主道1500 米,柏油道路宽阔平整,双车道间,花坛如彩色丝带分隔空间,路旁重阳树枝叶婆娑,为道路缀满绿意与生机。
寿石广场坐落于道路中段,3100 平方米的开阔场地上,一尊巨型彭祖寿石巍然矗立。这方奇石高 16 米、宽 8 米,重达 400 吨,采自徐州铜山油山 —— 相传彭祖曾在此采药练功,汲取日月灵气,终得 800 岁高寿,为这片山石添了几分传奇底色。
寿石广场
若从北侧望去,巨石轮廓恰似拱手西拜的彭祖,眉眼间透着虔诚与慈祥,仿佛仍在延续当年的修行之志;转至南侧观之,石身纹理又如山间蜿蜒的沟壑,细看时又似龙影腾跃、蛇形游走,灵动之气扑面而来。“彭祖寿石” 之名,便在这南北相映的奇景中自然生成。
百花园在寿石广场西侧,2600 平方米的空间以花为主题,集观赏性、知识性、文化性于一体,让游人皆能观赏到不同季节的花卉。
滨湖新天地
此外,内湖沙滩游泳场、滨湖新天地、如意湖、如意桥、儿童乐园、音乐厅、金石园、赏桂廊等景点,以及闻香园、柳浪闻莺、云影清松、白羽芦港等生态景观,间或点缀32 处形态各异的情景雕塑,共同描绘出滨湖公园的多彩画卷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公园深处的水文阁,不仅是景致的一部分,而且是云龙湖水情控制和防汛水文测报站,实时观测水位、流速、流量、泥沙、降水、风速等数据,通过自动测报系统与国家及省市防汛部门联网,为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保障,体现该园“水利 + 生态 + 文化” 的综合功能。
水文阁
滨湖公园是徐州人民治水的见证,自然与人文共生的典范,每一步都能踏响历史的回声,每一眼都能望见生态的诗意。
赞曰:水者,天地之血脉;园者,人文之肌肤。一城之胜,不在楼台之侈,而在天人相得;一湖之韵,不在波光之盛,而在古今相照。苏子筑堤,肇其基;今人治水,成其功。临湖望岳,知山川有幸,得遇治世之工;岁月无情,难磨兴邦之迹。
民俗群雕
第四章 园林艺术特色: 山水与匠心共筑的诗意画卷
“又与湖山结胜缘,扁舟鸥鸟共云闲;今宵吟梦归何处?料在依依烟柳间。”云龙湖这片浸润着诗意与灵韵的水土,总在山水相依间藏尽风情 —— 清波摇荡时托举着云影天光,岸柳扶风处晕染着烟水迷离;又在人文荟萃中沉淀底蕴,亭台楼阁间仿佛仍有古今墨客的吟咏回响。而那些融入肌理的园林艺术,更让它在时光里愈发璀璨,终成自然与匠心共筑的杰作。
荷风岛
它是大自然馈赠徐州的翡翠,更是历史文化与造园智慧交织的活态传承。碧波里漾动的是千年诗意,湖岸间承载的是古今故事,每一帧景致都凝结着匠人对 “天人合一” 的极致诠释。
1994 年 12 月,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缔结为 “姊妹湖”。这份跨越千里的缘分,既因两湖 “三面环山,一面临城” 的自然格局如出一辙,更因苏轼曾在此留下的佳话 —— 当年他任职徐州时曾预言 “若引上游水以注,则此湖可与西湖媲美”,这句穿越时空的期许,终成两湖 “联姻” 的纽带。
此后云龙湖声名日盛,2016 年荣升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,恰似一块经巧匠雕琢的碧玉,以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风姿,成为徐州最耀眼的名片。
十七孔桥
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与精美绝伦的景观呈现,堪称中国造园艺术的典范。
若细究其妙,首在山水格局 ——“一湖碧水映三山” 的天然画卷,恰是自然禀赋与哲学意境的完美交融;次观植物配置 —— 四季花木随时节流转,春樱夏荷、秋枫冬松,让生态功能与审美价值在此共舞;再赏建筑艺术 ——“北雄南秀” 的风格交融,既有北方建筑的苍劲雄浑,又含江南园林的灵秀婉约,终成城市园林中独树一帜的范本;更叹生态修复 —— 既为候鸟构筑了栖息秘境,更成为城市呼吸的绿色肺叶,让自然本真在当代焕新。
紫薇馆
自然与时光在此达成最温柔的和谐。
赞曰:云龙湖集北雄南秀于一体,婉约中自有雄浑气象:得北方之苍劲,兼南国之清幽;非独景观之盛,更含生态之智。故能常年碧水澄澈,鱼肥鸟乐。苏子当年虽未竟其志,泽被却已绵延后世。而今这方湖水,早已不只是一汪清波,更是徐州的肺腑、百姓的乐园、文化的载体。游人至此,观山水之胜景,感古今之变迁,悟天人之和谐,不亦乐乎?